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123 lines (98 loc) · 14.3 KB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123 lines (98 loc) · 14.3 KB
  1. 为什么在SOA中,长时间事务是不推荐的,而是使用Sagas?
  2. Soa和微服务(microservice)有什么区别?
  3. web服务如何进行版本管理,版本兼容和打破改变?
  4. 事务和saga在SOA中有什么区别?
  5. 什么使用微服务显得太微(too micro)了?
  6. 微服务架构的优缺点是什么?

1 为什么在SOA中,长时间事务是不推荐的,而是使用Sagas?

在面向服务的架构(SOA)中,长时间运行的事务通常是不推荐的,原因在于它们会导致资源锁定和系统性能问题,尤其是在分布式系统中。相比之下,Sagas提供了一种更适合分布式环境的解决方案,通过将长时间运行的事务分解为一系列较小的、可以独立管理的事务来维持数据的一致性。以下是不推荐长时间事务的具体原因,以及Sagas如何提供解决方案:

  • 长时间事务的问题 资源锁定:长时间事务可能会在数据库或其他资源上持有锁定状态,阻塞其他事务的执行,从而降低系统的吞吐量和响应能力。 系统性能:长时间事务占用系统资源(如内存和数据库连接),导致系统性能下降,尤其是在高并发的环境下更加明显。 故障恢复复杂:长时间事务失败时,回滚(撤销已执行的操作)会很复杂,特别是在分布式系统中,恢复到一致状态可能需要大量的工作和时间。 系统间依赖:在SOA或微服务架构中,长时间事务可能涉及多个服务间的调用,增加了系统间的耦合度,使得管理和维护变得更加困难。

  • Sagas的优势 解耦服务:通过将长事务分解为一系列小事务,每个小事务由不同的服务独立管理,Sagas降低了服务间的直接依赖,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提高资源利用率:较短的事务减少了对资源的长时间锁定,从而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和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 容错性和可恢复性:在Sagas模式中,如果某个事务失败,可以通过定义好的补偿事务(例如回滚操作)来恢复系统状态,而不是简单地回滚整个长事务,这使得故障恢复更加灵活和可控。 更好的性能:分解的事务可以并行处理(在不相互依赖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处理速度和响应能力。 综上所述,Sagas通过允许分布式事务以一种可控和灵活的方式执行和管理,有效解决了长时间事务在分布式环境中带来的挑战,是SOA和微服务架构中处理复杂业务流程的有效策略。

2 Soa和微服务(microservice)有什么区别?

面向服务的架构(SOA)和微服务架构(Microservices)都是设计软件应用的方法,它们提供了组织和部署软件服务的指导原则。尽管两者在概念上有相似之处,主要是将应用拆分成服务的思想,但它们在实现细节、设计目标和使用场景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下面是SOA和微服务之间的一些主要区别:

设计哲学和范围 SOA:SOA通常关注于企业级的服务共享和复用。它鼓励开发可在多个应用程序和业务流程中共享的大型服务,这些服务通常以粗粒度存在。 微服务:微服务架构强调小而高度专注的服务,每个服务都围绕业务功能构建,并且可以独立部署和扩展。微服务通过提供细粒度的服务来促进敏捷开发和部署。 服务大小和粒度 SOA:在SOA中,服务往往是粗粒度的,旨在被企业内的多个应用共享。 微服务:微服务则倾向于创建更小、更专注的服务,每个服务专注于单一职责。 技术和标准 SOA:SOA倾向于使用企业级的通讯协议和标准,如SOAP(简单对象访问协议)、WSDL(网络服务描述语言)和ESB(企业服务总线)。这些标准和协议支持不同平台和语言之间的互操作性。 微服务:微服务架构更倾向于使用轻量级的通讯协议,如REST(表述性状态转移)、GraphQL或使用轻量级消息传递系统。微服务通常避免使用重量级的企业服务总线,转而使用API网关或直接的服务到服务通信。 部署和独立性 SOA:SOA服务可能部署在较少的、更大型的物理或虚拟机器上,服务之间可能共享数据库和中间件。 微服务:每个微服务都可以独立部署在最适合其技术栈和存储需求的容器或服务器上,通常每个服务都拥有自己的数据库,以保证服务的独立性。 组织结构 SOA:SOA可能需要企业级的治理模型,因为它关注于跨多个应用和业务单位共享服务。 微服务:微服务架构支持小型团队独立工作,在一个较小的上下文(通常是一个业务功能)内负责整个服务的开发、部署和维护,符合DevOps和敏捷开发的原则。 总结 尽管SOA和微服务架构都采用了服务化的方法,但微服务提供了更为细粒度、去中心化和独立部署的服务,强调轻量级通信和小型自治团队的快速迭代。SOA则更多强调服务的重用和企业级的集成,服务可能更大且采用更重的通信协议。选择哪种架构取决于组织的具体需求、目标和现有的基础设施。

3 web服务如何进行版本管理,版本兼容和打破改变?

在Web服务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版本管理、保证版本兼容性以及处理不兼容的改变是至关重要的方面。这些做法确保了服务的稳定性和客户端的兼容性,即使在服务进行更新和改进时也是如此。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策略和最佳实践:

版本管理策略 URI版本控制:通过在URI中包含版本号(如/api/v1/resource)来指定不同版本的Web服务。这种方法直观且易于理解,但可能导致URL的频繁变化。 请求头版本控制:使用HTTP请求头来指定版本。客户端在请求时通过特定的头信息(如Accept-version: v1)来请求特定版本的服务。这种方法保持了URL的稳定性,但要求客户端和服务器能够处理额外的头信息。 参数版本控制:在查询参数中指定版本号(如/api/resource?version=1)。这种方式简单但可能导致缓存问题,因为不同版本的请求URL不同。 保持版本兼容性 向后兼容性:确保新版本的Web服务可以接受和正确处理旧版本客户端的请求。这通常通过保持旧版本API的行为不变或者提供默认行为来实现。 弃用策略:在引入重大变更或移除旧特性时,提前通知用户,并提供明确的弃用时间表和迁移指南。这有助于用户平滑过渡到新版本。 使用语义化版本控制(SemVer):通过版本号的主要(Major)、次要(Minor)和补丁(Patch)部分来传达变更的性质和影响。例如,主要版本号的变更表示不兼容的API修改,而次要版本号的变更表示向下兼容的新特性。 处理不兼容的改变 版本并行运行:在引入不兼容的变更时,可以同时运行新旧版本的服务,直到旧版本被完全弃用。这允许客户端逐渐迁移到新版本,而不是被迫立即更新。 使用API网关:API网关可以管理不同版本的服务,提供路由、请求转换和老旧版本支持。这样可以在不直接修改客户端的情况下实现平滑过渡。 提供迁移工具和文档:对于重大变更,提供详细的迁移指南和工具可以帮助客户端开发者理解变更并更新他们的应用以适应新版本。 通过上述方法和实践,Web服务的开发者可以有效地管理服务版本,确保不同版本之间的兼容性,并且在必要时处理不兼容的变更。这对于维护服务的用户基础、提供稳定的开发平台以及促进技术的持续进步都是非常重要的。

4 事务和saga在SOA中有什么区别?

在面向服务的架构(SOA)中,"事务"和"Saga"代表着处理分布式系统中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的不同机制。虽然它们都旨在解决在松散耦合的服务环境中执行操作时可能遇到的问题,但它们的实现方式和应对策略有所不同。

事务(Transaction) 定义:事务是一组操作,这些操作作为一个整体被执行,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在传统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中,事务遵循ACID原则(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久性)。 应用场景:在SOA中,事务通常指的是在单个服务内或者涉及少数几个紧密耦合服务中执行的操作集合。它要求所有的操作都成功完成,否则事务会回滚到初始状态。 挑战:在分布式系统中,实现跨多个服务的传统ACID事务变得复杂和开销巨大,因为这需要跨网络和不同技术栈的协调和通信。 Saga 定义:Saga是一种管理分布式系统中长期事务的模式。它将一个大的事务分解成一系列小的、分散的事务,这些小事务分布在不同的服务中。每个小事务都有其对应的补偿事务,用于在操作失败时回滚更改。 应用场景:Saga特别适用于复杂的业务流程,这些流程需要跨多个服务执行,并且每个步骤都可能成功或失败。通过Saga,系统可以保持数据的最终一致性,即使某些操作需要回滚。 实现方式:Saga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串行和并行。串行方式中,每个事务依次执行,前一个事务成功后才会执行下一个事务。并行方式允许同时执行多个事务,但需要更复杂的协调机制。 区别总结 事务重点关注的是数据的原子性和一致性,通常应用于单个服务或者紧密耦合的服务组合中,遵循ACID原则。 Saga则专注于分布式环境中的长期事务管理,通过分解事务和使用补偿逻辑来保持数据的最终一致性,适应于松耦合的服务架构。 在SOA和微服务架构中,由于服务通常是分布式和松耦合的,Saga模式提供了一种更实用的事务管理方法,允许系统开发者在复杂的分布式环境中有效地管理事务,同时避免了传统事务处理方法中的一些限制。

5 什么使用微服务显得太微(too micro)了?

微服务架构鼓励将应用程序拆分为一组小型服务,每个服务围绕着业务功能构建,运行在自己的进程中,并通过轻量级的通信机制(如HTTP RESTful API)进行交互。这种方法的目的是提高灵活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服务可能被拆分得过于细致,从而产生一系列问题,这种情况通常被称为“过度微服务化”或“微服务过度拆分”。以下是一些表明微服务拆分得“太微”的迹象:

  1. 开发和维护成本增加 如果每个微小的服务都需要独立的部署、监控和维护工作,管理的复杂性和开销可能会超出其带来的好处。小团队可能会发现自己不得不管理数十甚至上百个服务,这会大大增加开发和运营成本。

  2. 通信开销过大 服务间通过网络通信,当服务过于细碎时,系统内部的通信成本可能会变得非常高。这不仅会增加延迟,还可能导致系统整体性能下降。

  3. 数据一致性问题 在微服务架构中,每个服务可能拥有自己的数据库。如果服务被拆分得过于细碎,就很难保持数据一致性。跨服务的事务变得复杂,需要引入额外的模式(如Saga)来处理,这增加了系统复杂性。

  4. 部署和运维复杂度增加 随着服务数量的增加,自动化部署、监控和故障恢复等运维任务变得更加复杂。如果每个微服务都需要单独配置和管理,那么整体的运维负担可能会变得难以承受。

  5. 服务间耦合增加 虽然微服务架构旨在降低服务间的耦合,但如果服务被拆分得过于细致,可能会导致过多的服务间调用和依赖,反而增加了耦合。这种情况下,一个小改动可能需要协调多个服务的变更,增加了变更控制的复杂性。

如何避免“过度微服务化”? 遵循业务边界:确保服务的划分基于业务功能和界限,而不仅仅是技术考虑。 域驱动设计(DDD):使用DDD可以帮助识别服务边界,确保服务既不过于庞大,也不过于细碎。 逐步重构:如果现有系统已经变得过于细碎,可以考虑将一些高度依赖的小服务合并为更粗粒度的服务。 评估和规划:在拆分服务之前,评估拆分的必要性和潜在的成本与收益。在确定拆分后,进行适当的规划,包括通信策略、数据管理和运维要求。 通过避免过度微服务化,可以充分利用微服务架构的优势,同时避免因服务过度拆分而带来的问题。

6 微服务架构的优缺点是什么?

微服务架构(Microservice Architecture) 有如下的优缺点: 优点:

  1. 提高错误隔离能力:如果说某个单模块发生了故障,应用程序或者服务仍然不受影响
  2. 避免技术限制:微服务提供很灵活的技术栈选择,因为使用微服务没有依赖的限制,因此可以选择更加先进的技术。
  3. 容易理解:通过拆分应用程序的模块,开发人员可以很清楚的理解服务的功能。
  4. 快速迭代:更小的代码意味着开发速度更快,这样可以使用持续集成和部署快读迭代各个模块。
  5. 可扩展性:由于各个服务已经拆分了,这样可以扩展最需要的模块,提高应用程序或者服务的性能。

缺点:

  1. 服务之间通信变得复杂:由于每个服务之间都是独立的,所有需要特别小心地处理服务之间的请求,随着服务的增加,这个复杂度是指数增加的。而且通过远程调用,会增加延迟。
  2. 消耗更多的资源:更多的微服务会增加 CPU, 内存和带宽的使用
  3. 全局测试变得困难:测试微服务变得有点困难,因为需要确保多有依赖的微服务都在正常工作。
  4. 部署的挑战:在部署的时候,需要不同的服务之间协同工作才能保证正确部署。